大豆,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之一,距今已经有五千年的种植历史,古代称之为菽。现代人提到大豆,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种豆制品,大豆最常用来被做成各种豆制品,比如豆腐、豆油、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。而在大豆的种植期间,各种病虫害又都防不胜防,一不小心的忽略都可能导致大豆的大面积减产,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大豆病虫害,以及该怎么防治病虫害
大豆灰斑病
又叫褐斑病或者斑点病,主要发生在幼苗期,病害作用于叶片,也能蔓延到豆荚和种子,主要症状是叶片上产生一些褐色病斑在低温多雨的情况下,病斑发展的较快,后面逐渐蔓延到茎秆,导致幼苗枯死,一般灰斑病病菌多喜在湿度大的环境下滋生,比如低温多雨的情况,大豆重茬的时候,大豆种植密集不透光,当然大豆的品种之间存在差异,成熟期以及发病时期的早晚和轻重也有一定的差异
大豆根腐病
是一种危害比较严重、病菌种类多且防治比较困难的一种土传性病害,目前在我国许多大豆种植区内都有发现,大豆受害后,都会造成5%-10%的减产,严重的地区甚至会达到50%。
大豆根腐病主要发生在幼苗期,对成熟期的大豆伤害较低,在播种阶段就附着在种子上,等待种子发芽便开始发病,出现烂种的情况。发病症状,从病株的根部开始形成褐色的椭圆形的病斑,后面逐渐扩大,表皮开始逐渐变黑腐烂,严重时候根茎的下半部分直接烂掉,叶片由下而上逐渐的变黄,植株开始矮化,结荚变少,严重会导致整株枯死
大豆根腐病主要侵染的在于根部,在重茬、迎茬、氮肥用量多的地方发病较为严重,由于是土传性病害,根腐病病菌常年埋于地下,要避免大豆连种,连种的时间越久,病菌传播的面积越大,发病也就越严重,在防治方面要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,化学药剂可以选择12.5%的氟环挫
大豆菌核病
又称白腐病,一般菌核病会在土壤里存活5-10年,是一种非常顽固的土传性病害,被称为大豆癌症,从大豆的幼苗期到成株期都有可能发生,以花期为害最重
大豆菌核病多在幼苗期发生,主要作用于接近地面的茎干部分并逐渐向上蔓延,病部呈现深绿色的腐烂状态,潮湿时候病部会生出白色的菌丝体,随着病情的加重,幼苗会倒伏、死亡。成株期一般会在茎部产生褐色的条状病斑,并且会逐渐的向上蔓延,随着病情的加中,病部以上往往会枯死,造成茎秆的折断
大豆菌核病从萌发到孢子成熟,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,在菌源较多的情况下,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的不断滋生,干旱少雨则会限制病菌的活性,大豆菌核病只有在发现病株时候及时的防治才有效果,否则扩散开来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,可以造成大豆20%的减产,对于大豆病害的处理要及早的预防,已经感染的区域要及时的清除土壤和病株的残留体
对于大豆病虫害,推荐使用方方面面增产套餐,第一次在分枝期喷洒,促进根系的生长,提高抗病性,同时灭杀根腐病和菌核病病菌,改善大豆的生长环境,促进有效分枝增多,多结荚多结果,第二次喷洒在大豆的荚果期,有效地控制灰斑病病菌的传播,还能使大豆的籽粒饱满,两次喷洒不仅能够有效地杀灭病菌,还能够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,提高粮食的产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