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斑病、小斑病是玉米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叶部病害,大斑病又被称为条斑病、煤纹病,小斑病又被叫作斑点病,玉米大小斑病 虽然病原菌不同,但危害部位基本一致:除了危害叶片,对叶鞘、果穗、籽粒等部位也有一定的影响。这两种病害常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,因为此时的温度和湿度是最合适的。下面跟随高收农业助手一起来看一下应对玉米大小斑病的对策!
大斑病一般为纺锤形的病斑,初期在叶片上表现为水渍状斑点,并沿着叶脉向外扩展,病斑中间颜色浅于边缘部分。当湿度过高时,病斑中间出现灰黑色霉层,严重时,多个病斑会连在一起,从而造成叶片枯死;
小斑病一般为椭圆型的病斑。发病时期会早于大斑病,该病发生后,会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,逐步向上扩展。湿度大时也会产生灰黑色霉层。
玉米大小斑病可在同一叶片上重复发生,发病严重时,叶片干枯,叶绿素含量降低,光合作用受阻,影响产量。
玉米大斑病发生的最适温度范围在20至25摄氏度 、最适湿度90%以上。所以发生时期在七至八月份,高温高湿环境为玉米大小斑病 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。玉米在孕穗期间氮肥不足会导致发病情况严重。地势低的洼地、种植密度过大、玉米连作地等条件下该病易发生。
1. 选择耐性强的玉米品种,合理灌溉,洼地注意田间排水,科学施肥,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施用。由于该病是从下至上逐渐发生,所以发现病叶时,立即摘除,对控制病害扩展有明显效果。摘除病叶后需要施肥浇水,促进生长,增强抗病力。
2. 用方方面面增产套餐防治,不仅是防治玉米大小斑病
,还可以补充玉米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,促进有机物质向籽粒运输,促进授粉,防止出现秃尖、缺粒、空杆现象;提高玉米抗旱抗涝能力,对其它病虫害起到既防又治的效果,还可缓解药害;玉米棒籽粒饱满、千粒重重,品质优秀,每亩多收200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