菌核病是油菜病害中发病较高的一种病害,一般发病率为10%至30%,严重达80%以上,病株减产11%至73%,含油量降低1%至5%,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。
一、油菜菌核病症状
在幼苗期,如果出现了油菜菌核病,受害茎和叶柄会出现红褐色的斑点,后期会扩大并且变为白色。另外,油菜的组织会变湿腐,上面会长出白色菌丝。如果是在叶片期发病的话,植株基部的老叶叶缘会开始发病。
病斑初呈现暗青色水渍状,后期会扩展成圆形或者不规则的大斑点,病斑中间呈现出黄褐色,周围是浅黄色。有时候病斑上的轮廓纹会比较明显,如果是干燥的天气情况下,病斑会破裂穿孔,多雨的天气下病斑会迅速扩展,全叶变得腐烂。
如果是颈部发病的话,一般病菌会出现在主茎的中下部位,病斑初期呈现出浅褐色的水渍状,后期会逐渐发展成椭圆形。在潮湿的条件下,病斑会迅速扩展,到达病害发展的后期,皮层纵列,根茎变得极其容易折断。
二、油菜菌核病的发病规律
油菜菌核病的病原物为核盘菌,核菌呈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,初期为白色,后期变成黑色,病菌内部为灰白色。病菌的寄生范围很广,除了油菜之外,还有向日葵、胡萝卜等多种作物。
能够影响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因素是降雨和湿度,由于油菜容易感染病菌的阶段为开花期和发育期,这段时期旺旺和子囊盘盛发期相遇,这就有利于病菌的进入。如果春季的降雨量多于往年,气候条件对病菌的侵染有利而对寄主的生长不利,这就有利于造成病害的发生和流行。
三、油菜菌核病防治
1.选用抗耐病品种:甘蓝型、芥菜型油菜较白菜型抗病。
2.减少初侵染源: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减少田间菌核的积累,尤以与水稻轮作防病效果较佳;不宜在当年的油菜地、油菜堆垛和脱粒场所种植油菜;选留无病株的主轴种子;在油菜抽薹至开花前,连作油菜地和上年发病重的油菜地要进行中耕、松土、除草;油菜收获后,应及时处理病残体,以减少越冬、越夏菌源。
3.开沟防渍:油菜开花结荚期正是子盘囊盛发期,大量孢子侵染花瓣,随着发病花瓣的脱落,菌丝蔓延到叶子上,形成菌核病的再次侵染。一旦春季雨多,田间易渍水,有利病菌蔓延危害。因此,应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,防止病菌蔓延,同时也利于油菜深扎根,增强抗倒、抗病能力。
4.及时摘除老黄脚叶:油菜下部老黄脚叶易于感病,是病菌繁殖的主要场所,也是株间传病的桥梁,所以在盛花期分2-3次打掉老黄脚叶,既有利于优化株间气候,又可减少病菌的再次侵染。
5.药剂防治:油菜高收增产套餐,具有防病、防冻、补营养三重功效,在苗期至花期均可使用,可有效预防油菜菌核病等病害及花而不实等问题,促增荚、增粒,使荚果饱满,增加产量。使用完之后的效果有:植株矮壮,分枝更早,有效分枝更多;下部分枝多,脚重头轻,不易倒伏;结荚多,荚果更长,产量高。
如果您对油菜菌核病有疑问,或者想了解更多油菜病害防治技术,您可以点击在线客服进行咨询,或拨打:400-168-7967向我们咨询,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。
【本文标签】 防治菌核病特效农药 油菜菌核病用什么药最好 油菜花期病虫害及其防治 油菜怎么种能高产 高收农业
【责任编辑】高收农业茄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