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麦生长过程中,防病防虫十分重要,尽管前期在种植技术上做的很好,后期病虫害防治不及时,也是功亏一窥,另外小麦“一喷三防” 技术也要做好,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病虫害防控呢?
一.病虫害防控
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是小麦全程防治最关键环节和最基础工作,不仅能够控制小麦早期病虫为害,还能有效延迟和减轻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控压力,是实现春病秋治最科学、最有效的关键技术措施。要推广应用种子包衣或药剂处理,因地制宜,科学选药,最大限度避免“白籽”下地。对病害,以纹枯病、茎基腐病、根腐病、黑穗病为主要防控对象,兼防秋苗期锈病等;对虫害,重点防控草地贪叶蛾、金针虫、蛴螬、蝼蛄等害虫,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,实施土壤处理,对多种病虫混合重发区,要因地制宜,合理制定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配方,进行混合拌种,起到“一拌多效”的作用。
二.气象灾害防控
首先是选择抗逆性好的小麦品种,应选择通过当地审定的优良品种,对抵御当地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有较好的抗性、适应能力和稳产性;其次要打好播种基础,培育壮苗,通过精细整地、适期适量播种等措施,培育冬前壮苗、构建合理群体结构,是增强小麦植株抗性、缓解灾害的重要途径。
对于气象灾害的防控主要有:对于渍害,要做好田间沟系的配套疏通;对于冻害,应该在寒流来之前就及时灌溉,喷施防冻化控制剂,如果发生了冻害,应采取及时追肥、灌水等补救措施;对于倒伏,在播种前就应该深耕,促进根系下扎,灌浆中后期避免灌水,提高抗倒伏能力;对于干热风,平衡施肥以避免后期贪青晚熟,叶面喷施化学制剂防高温危害;对于干旱,通过深松、划锄、覆盖,来保水蓄水,或者实施节水灌溉技术。
三.小麦“一喷三防”技术
在小麦抽穗后至籽粒灌浆期,在叶面喷施杀菌剂、杀虫剂、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混配液,通过一次施药实现防病、防虫、防早衰,进一步提高粒重,主要是防治白粉病、锈病、赤霉病等病害,蚜虫、吸浆虫等害虫。
要根据不同麦区的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合本区“一喷三防”的重点防治对象,确定杀菌剂、杀虫剂、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的种类和配方。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干热风出现多,蚜虫发生重,小麦“一喷三防”应以防干热风、蚜虫、吸浆虫、白粉病为重点,兼顾防锈病,黄淮冬麦区还要重视防治赤霉病。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赤霉病发生概率高,应以防赤霉病、白粉病、蚜虫、吸浆虫为重点,兼顾防早衰。西南麦区条锈病发病率高,“一喷三防”应以防治条锈病、赤霉病、白粉病、蚜虫为重点,兼顾防早衰等。
小麦“一喷三防”有三个重要时期,分别是返青拔节期、打苞孕穗期、扬花期,分别喷施高收小麦增产套餐,极大的提高小麦孕穗质量和灌浆度,促使小麦千粒重重,收小麦的时候增产200斤以上!
高收小麦增产套餐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元素和EDTA螯合微量元素成分;全面补给作物生长期间所有营养,市面上最高效的杀菌防护制剂,高配比调节剂,不含任何激素类物质的全营养制剂;全水溶、绿色、有机无公害;激发作物自身内源性物质的分泌,全方位补足作物所需元素,先进工艺,高效复配,杀菌广谱防治结合,让小麦增产迈向新的台阶,使植株更加健康,能活杆成熟,提高抗逆性,为小麦提供全程全方位综合保护,延缓作物衰老,改善品质,真正达到高产增收。
在化学制剂的选择和使用时,要遵循生态环保的原则,在提高防治效果的同时注意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。所以建议广大农户朋友使用高收增产套餐。分别在返青拔节期、打苞孕穗期、杨花期三个时期按照标准的打药流程分别喷洒一遍,到小麦收获时至少能增产200斤。另外,高收增产套餐可以完美配合植保无人机喷洒,在效果更好的情况下,降低农药用量也就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,最为重要的是还实现小麦增产、农民增收。您有任何在小麦“一喷三防”上有任何问题,都可以点击在线客服进行咨询,或拨打:400-168-7967向我们咨询,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