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麦纹枯病在小麦各生育期都会发生,受到纹枯菌感染后,麦苗会出现烂芽、枯死、花秆烂茎、枯株白穗等症状,一般发生纹枯病会减产10%左右,严重达40%以上;小麦纹枯病发生有两个高发期,小编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下纹枯病高发期以及防治方法。
一、小麦纹枯病发病症状
1.烂芽:在小麦出苗期芽鞘变褐,然后麦芽枯死腐烂,不能出土。
2.病苗死苗:经常会发生在小麦3~4叶期,初期第一个叶鞘上呈现中央灰白、边缘褐色的云纹病斑,后因抽不出新叶而导致死苗。
3.花秆烂茎:返青拔节后,基部叶鞘产生中部灰白色、边缘浅褐色的病斑,多个病斑相连接,形成云纹状的花秆。湿度大时,病叶鞘内侧及茎秆上可见蛛丝状白色的菌丝体,以及黄褐色的菌核。
4.倒伏:由于茎部发病严重、腐烂,后期极易造成倒伏。
5.枯株白穗:后期发病严重的主茎和大分蘖常抽不出穗,形成“枯孕穗”;有的虽能够抽穗,但结实减少,籽粒秕瘦,形成“枯白穗”。
二、小麦纹枯病发病规律
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,菌核和菌丝第二年在土壤或病体中越冬,是主要的侵染源;带有病残体和病土的未腐熟的有机肥也可以传病。
三.冬小麦纹枯病田间发病有两个高峰期
1.冬前秋苗期。 在土壤中,病菌在越夏后侵染幼苗,三叶期前后开始出现病斑;冬季前整个分蘖期的病死率一般小于10%,部分早播地块可达10%-20%;感染部位主要是接触土壤的叶鞘,病害发生在土壤表面附近或略高于土壤表面;这部分病害是冬前植株白穗形成的主要来源。
2.返青拔节期。一般在2月底到4月初,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,大量的病原体开始感染,菌丝扩散到周围,造成再次感染;4月中旬至5月上旬,随着植株基部节间和拔节的伸长,以及细菌的传播,病害向上发展,由外向内侵染茎部,拔节后期至孕穗期为高峰期。
四、小麦纹枯病防治措施
分别在小麦返青拔节期、打苞孕穗期、扬花前三个时期使用高收小麦增产套餐,含有35%的唑醚•氟环唑,可以有效的预防小麦纹枯病、锈病,白粉病,还可以促根壮苗,使小麦多扎根、根深、根壮、叶色浓绿、厚实,茎秆粗壮,提高小麦抗逆性。
如果您对小麦纹枯病怎么办有疑问,或者想了解更多小麦病害防治技术,您可以点击在线客服进行咨询,或拨打:400-168-7967向我们咨询,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