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两年来随着政策的激励,玉米种植的范围越来越大,我国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玉米种植国,但同时,我国近两年来的气候越来越不稳定,玉米虫害病害时有发生,病害主要有大小斑、青枯病、褐斑病,虫害主要有玉米蓟马、草地贪夜蛾、玉米螟、玉米蚜虫等。今天高收就带你了解什么是玉米螟,以及如何防治玉米螟
玉米螟是属于鳞翅目一科,俗称也叫箭竿虫、钻心虫等,玉米每年受多种虫害影响,但是玉米螟却是对玉米造成危害最大的害虫,并且在玉米的整个生长周期都可能发生虫害,在幼虫时期对叶片进行啃食,影响玉米正常的光合作用,随着幼虫变多,会逐渐向雄穗发展,常常啃食雄穗致使其折断,影响玉米授粉,并且啃食茎秆以及穗柄,破坏玉米植株的正常水分传输,使茎秆空荡,极易倒伏,穗棒难以得到养分供给,缺粒少粒,造成玉米的产量下降。
玉米螟的一生分为四个周期,即:卵、幼虫、蛹、成虫。玉米螟产卵盛期在6月末-7月上旬,产卵期一般在七天,玉米螟喜欢把卵产在生长旺盛、叶片浓绿的玉米中部叶片背面,以此方便卵孵化出来,幼虫能够更好地生长,所以对于50厘米以下的玉米一般很少产卵,一只雌虫每次大概能产卵300-600粒,一般在5-7天便可以孵化。
幼虫孵化时间一般在七月中下旬,危害最严重时期大概在八月下旬。玉米螟的幼虫刚孵化时,头是黑色身体呈现乳白色,后面逐渐长大,体长一般在2-3厘米,头上为黑色,身体乳黄色并且带有明显的毛发。由于玉米螟幼虫趋糖趋湿的特性,在孵化后都会隐藏在玉米叶心、雄穗包、雌穗花丝等部位。待幼虫长大一点便从穗下部钻入,平常看到玉米穗部有锯末状的东西,就证明玉米受到玉米螟的侵蚀了。
幼虫化蛹一般都在九月份,主要藏在地头的杂草间,蛹的长度在1-2厘米,次年的5-6月份也就是蛹化成虫的时间,成熟的玉米螟大小在1.5厘米左右,身体呈现出黄褐色,身体上带有一些黄褐色的波浪线条。玉米螟成虫具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,白天躲在草地见,晚上出来活动,成虫飞行更快且具有趋光性,因此可以利用灯光进行诱杀。
玉米螟发生的轻重与气候以及自主的品种、生育期有关。玉米螟主要生活在15-30度、空气湿度在50%左右,最近两年,由于各地受雨水影响较大,各个地区的空气湿度都极大,并且北方地区也开始多雨,这种环境情况非常适合玉米螟生长,再加上玉米螟成熟周期很短,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孵化并危害玉米植株,使很多农户都防范不及。对于玉米螟的防治也需要尽早开始,高收增产套餐第一次喷洒在玉米苗期,有效预防第一批玉米螟幼虫的发育,同时增加玉米抗病性,套餐内叶面肥更是能够促进玉米的根系发展,增加霸王根。
当然不同的玉米品种对于虫害病害的抗性也不同,有些抗病性强的品种在玉米幼苗期,叶心内含有抗螟素,能够抑制玉米螟幼虫的生长,对玉米前期生长提供了一定保障,但是玉米结穗期同样也是玉米螟爆发期,第二次喷洒选择在玉米大喇叭口期,这时玉米螟幼虫正处于发育阶段,对叶心以及穗棒有巨大的威胁,选用高收增产套餐及时杀灭残留的幼虫,套餐包含的杀菌剂更是为玉米叶心再加一层保护膜,让玉米叶心以及穗棒不再受玉米螟侵蚀,对玉米粘虫、棉铃虫等也都具有杀灭效果,全方面保障玉米的生长
高收增产套餐,杀虫谱广,对玉米粘虫、玉米螟、棉铃虫等叶食性害虫都具有高效灭杀的效果,并且持续时间长。不仅能够有效防治虫害,还可以补充玉米所需营养,调节生长,防病增产,一套管全